2005-09-09

答客問:選購蘿蔔二三事

我在選購蘿蔔時,必定依循下面幾個條件:
  1. 季節:從夏末起到冬正,才是蘿蔔上市的季節。除此以外,你可以對它的來源做各種連想。

  2. 外皮:上面有黃斑,有黑點,有擦傷等等的,都要一一研判、考慮後才買。

  3. 觸感:以我淺薄的見解,愈是新鮮的蘿蔔,摸起來愈應有堅實的感覺。在選擇時不妨試著多摸一摸不同的蘿蔔,你會感覺得出來,有些摸來軟綿綿地不帶勁兒,有些就是硬硬飽飽結結實實的感覺。(

  4. 重量:好的蘿蔔應該是水份飽滿的。所以同樣體積的蘿蔔,我一定選重的買。

  5. 外型:看看蘿蔔頭,如果有蘿蔔纓的話,你可以從蘿蔔纓看出很多東西(現在的老中超市也「聰明」了,都把蘿蔔纓給切了,免得走漏天機)。想一想,新鮮蘿蔔會長出小蘿蔔纓嗎?同是一把蘿蔔纓,如果你看到裡面夾雜了黃綠色的新長的小芽,這裡面告訴了你些什麼消息?

所以我說,買菜,有一半靠的是一般常識 (common sense)。

發苦的蘿蔔,可能是不新鮮,也可能是店家藥水泡得太透了。當然,種植過程疏於照顧也有可能。就一個苦味來判斷,而不參考其它所見,常常會有漏失。

新鮮蘿蔔不是甜的。
不信的話,到蘿蔔田裡拔一根出來,立刻啃它一口就知我所言不虛。
新鮮蘿蔔吃來是辣的。
如果你買的蘿蔔吃來是甜甜脆脆的,代表它已經過適當的儲存,醣份已開始沉積。

耐心看到這兒,相信你開始有一點概念了吧?
依著我上面說的幾個選購要點,還找到苦蘿蔔的機會應該小於百分之一了。



好容易找到一根有缺陷可供拍照,又還可以吃的蘿蔔。我的拍照技術還有待學習,有興趣教我的,請賜連絡 ^_^

BAD RADISH
擦傷或壓傷的地方,剛開始都會呈現這個樣子。

BAD RADISH


有黃斑、黑斑或黑點的蘿蔔。

BAD RADISH









別被騙了,它長來不是這個樣子的。

這切掉了纓的蘿蔔,正好突顯了它的「病情」。

BAD RADISH
蘿蔔腿加紅豆冰.....





2005-09-07

調味料裡的添加劑

這一篇談調味料的貼文,原是回應網友麥芽兄『空心菜』一文談用到沙茶醬的後遺症。
有文友反應不易找到原文,所以特別單獨提出來另貼。
同時把和文友的留言對話一併接上,以便有興趣的讀友有更完整的概念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來美二十年來,我們習慣吃自家烹煮的食物(一年吃外食的次數,一個巴掌就數完了),加上儘量不吃油鹽醬酢等調味料的習慣,讓我們的身體變得十分敏感。只要加了什麼「過份」的添加劑,吃後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以內,一定可以從身體的反應看出來。

更妙的是,不同的添加物,所反映的經脈循行路線不同。
和我們熟的朋友們,有時會「請」我們夫婦去他家「吃」一點「新」東西。然後等著看我們身上的反應,來決定是不是加有不健康的添加物。

比如說,台灣那家用五個紅圈做商標的食品工廠,他們出的包子用的添加劑就過多,吃後半小時以內,手腕部份心經循行路線就會生出發癢的小疹子來。如果吃他們那什麼名廚系列的水餃的話,半小時以內,就會產生心悸的感覺。

如果要談醋的話,無論中外,沒有一家生產的醋沒有加味素類的添加物的。所以我都是吃自己釀的醋。

醬油更是不能隨便吃。
大陸產的從沒吃過,不談也罷。台灣的牌子的醬油,只有金蘭的「陳年」吃後沒什麼反應;「鼓舌」十多年前曾有一瓶吃後胸口發悶,代表影響到心包經。可是另外買的其它時期出的「鼓舌」都不再有同類現象。

我想,每一批貨的添加劑的份量有所不同,也是原因之一。


這個「調味料和添加劑帶來的問題」的主題,我一直遲遲不敢動筆。
主要的是一來會得罪許多有錢有勢的大企業。二來身體狀況要保持得這麼「純」的人,終究是少數,講了也沒什麼太多的實質上的意義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05/08/27 02:42 刪除回覆

不好意思又來麻煩你

我記得你寫過醬油

金蘭的陳年還是…..

吃了不會過敏

我看了又忘,回來找又找不著

只有煩勞你告知一下了,謝謝)))

你寫得中肯又好,我現在都把你說的奉為買菜、煮菜字典

你加了圖片很棒,避免想像與事實不符!

謝謝用心和分享


主夫(housband) 於 2005/08/27 04:40 回覆: 刪除

我個人因為長久不吃外面的食物,所以身體比較敏感。如果你沒有這一層顧慮,不必樣樣照畫葫蘆。徒然自限而已。
當然囉,話又反過來講,吃了太多的化學添加物,也的確沒什麼好處。

我個人的經驗是,金蘭的鼓舌和陳年都不錯,沒有什麼反應。陳年的味道沒鼓舌好,價錢低一點兒,但是從沒有不良反應。
吃「鼓舌」曾有一瓶有過反應,但隔了年把,再買來吃就再見有反應,猜想是那一批貨有問題所致。
前兩個禮拜西行,老中雜貨店裡找不到金蘭,改用味全珍味醬油,也無不適覺受,當為可用。

其實在美國買菜的確要一點兒學問,近兩天要貼一篇舊作(我另一個網誌的貼文),裡頭就約略談到一點如何選購蔬菜和醃漬蔬菜。

所談的都是十分主觀的看法,事實如何,並未查證,參考可之,奉為圭臬則有一點自限了。

但仍是謝謝你的誇讚,心裡很受用。

2005-09-06

醋炒蛋

如果不知道怎麼做醋炒蛋,實在不是意外,因為這是我發明的菜。


在前頭這麼說,不是要搏得什麼掌聲,而是要告訴有興趣吃醋炒蛋的同好們,這一道開胃小菜仍在研發當中。


首創這一味小菜的原由是因為年輕時特別愛吃辣椒,在台灣時有一段時期是無辣不歡,只要下午天熱胃口不好,就調了醬油、醋、辣椒醬來沾菜吃。

有一天老婆不在家,冰箱正巧也沒什麼現成可吃的,那時我除了會煎荷包蛋和做蛋炒飯以外,什麼都不靈。檢點一下冰箱裡的菜,決定做個炒蛋吃。
由於喜愛拿醋開胃,所以炒好蛋以後,臨時決定加一點醋進蛋裡「助興」。
等醋下了鍋以後,發現這樣可能太酸,所以又加了一點兒醬油。

等老婆大人回得家來,問我做了什麼給自己吃,我如實奉報以後,她不喜反怒,認為我懶惰得連小孩也不知照顧(做老婆的就是這樣,先問我做什麼給自己吃,結果拿小孩沒東西吃來數落我 *_*)。
她一面數落我,一面煮了開水做開水泡飯,又順手拿我新創的醋炒蛋來吃。
渠不料口味絕妙,她顧不得數落,三口兩口就把我的傑作給吃光了。

從此,我的拿手名菜就如焉而生了。



來美以後,正式拜(老婆為)師學藝,有了一些做菜的概念以後,對醋炒蛋的燒作,也有較完整的概念。當然,做得也比當年要高明得多了。

基本上,醋炒蛋的材料不外乎:
雞蛋、醋和醬油。

份量上由於各人對醋的酸度的愛好不同,實在不能以幾杯幾匙來訂定份量。只能說請有興趣的讀友按自己的口味加減。

如果一定要有所說明,個人覺得先下醋、再下醬油的次序,除了比較容易揚發醋的香味和酸味,份量上也比較省。其中道理請詳『如何調味』一文。

另外,我個人發現,用釀醱的醋來炒蛋,比坊間買來的醋(大多都是化學醋)所炒出來的蛋要鬆軟香甜。
鬆軟可能除了醋酸的作用外,醱酵醋裡的酵母菌也有相當的功勞。
甜味的來源,則可能是因為醱酵醋裡帶有相當的轉換的醣份之故。
要留心的是,醱酵醋的酸度不如化學醋來的酸,份量有可能要加多一點兒。
再要說到注意之處,就是醋得直接加在蛋上不要加在鍋裡,這樣蛋才能完全「吃」得到醋。如果先把醋點在鍋裡,再把蛋翻蓋到醋上去,香氣雖然比較足,酸味就差了。
再進一步說,如果要把醋炒蛋炒得又香又夠味,就得把醋淋在蛋上,也同時剩一點淋在鍋裡。

我做醋炒蛋的程序是:
蛋打勻打散(至少要起泡)

下鍋炒到快要起鍋的程度(和芙蓉蛋差不多熟度)

點醋,翻一翻

點醬油,再翻一翻,起鍋。
--如果嫌鍋裡有水太溼,就稍等一下,收乾一點才起鍋,但是別收得太乾,因為這所謂的「水」,就是醋和醬油,蛋熱時不太吃作料,等它冷了,就會吸進蛋裡。細心的讀友看到這裡一定同時體會到,這醋炒蛋冷了吃會比趁熱吃更好吃更有味。


我的經驗是,蛋要炒得嫩,但是不要炒得太散。
大塊一點(約三個指頭寬)比較能吸味,而且蛋白質也不會因為化學醋的酸度太強而變質太過。

點醋的時間,以蛋本身的水份剛剛收乾為最僅時刻。
用好一點的醬油,更可以藉著醋的力量把醬油裡的豆麥香揚發出來。
如果嫌醬油太鹹,可以在醬油裡加一點兒水;但是必須先調好才下,千萬不要偷懶直接下醬油然後加水。否則......


醋的酸味一定把口水都引出來了,趕快去試試看吧。

有新發現的讀友,請把心得貼上來交換交換。